| |
| 晚清书院改制的新观察 |
| 邓洪波 |
| 2011(6):5-11 [摘要(1587)] [PDF] |
| |
| 从书院到学堂的三重变化 |
| 谢丰 |
| 2011(6):12-17 [摘要(1059)] [PDF] |
| |
| 湛甘泉的二业合一论及其影响 |
| 三浦秀一 |
| 2011(6):18-24 [摘要(1033)] [PDF] |
| |
| 宋元书院本杂考——以《书林清话》著录为中心 |
| 吴国武 |
| 2011(6):25-29 [摘要(1285)] [PDF] |
| |
| 清代书院的举人应试教育初探 |
| 李兵 |
| 2011(6):30-33 [摘要(1136)] [PDF] |
| |
| 朝鲜时代书院讲会的发展及特征 |
| 朴钟培 |
| 2011(6):34-41 [摘要(1006)] [PDF] |
| |
|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贝叶斯正则化BP神经网络的GDP预测 |
| 喻胜华,邓娟 |
| 2011(6):42-45 [摘要(1224)] [PDF] |
| |
| 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激励强度研究 |
| 陈共荣,万平,戴莉芬 |
| 2011(6):46-51 [摘要(1081)] [PDF] |
| |
| 基于收入模型的证券公司操作风险度量的实证研究 |
| 姚德权,鲁志军 |
| 2011(6):52-55 [摘要(974)] [PDF] |
| |
|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影响要素评价及其互动关系研究 |
| 贺灵,邱建华,易伟义 |
| 2011(6):56-60 [摘要(1015)] [PDF] |
| |
| 基于PLS的消费、投资、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新检验 |
| 张治觉,吴定玉 |
| 2011(6):61-65 [摘要(1206)] [PDF] |
| |
| 国内公共行政基本研究范式的缺失与认同危机 |
| 李学 |
| 2011(6):66-71 [摘要(1137)] [PDF] |
| |
| 在典型叙事中弘扬时代与民族精神——何建明报告文学创作的当代意义 |
| 章罗生,张莉 |
| 2011(6):72-77 [摘要(1051)] [PDF] |
| |
| 苏洵奇崛幽峭的古文风格 |
| 毛德胜 |
| 2011(6):78-81 [摘要(1563)] [PDF] |
| |
| 汉语词义与文化因素研究刍议 |
| 李枫 |
| 2011(6):82-85 [摘要(1150)] [PDF] |
| |
| 关联理论视角下现代广告语创作的分析 |
| 刘丽华 |
| 2011(6):86-89 [摘要(1063)] [PDF] |
| |
| 经世思潮与《荡寇志》的兵治革新思想 |
| 易永姣 |
| 2011(6):90-93 [摘要(980)] [PDF] |
| |
| 散文的“政治话语”与“文化话语”——冯伟林与余秋雨散文的文体比较 |
| 李山林,李超 |
| 2011(6):94-98 [摘要(1200)] [PDF] |
| |
| 莎士比亚戏剧再现之继承惯例研究 |
| 焦敏 |
| 2011(6):99-103 [摘要(1219)] [PDF] |
| |
| 孔子以及礼教泛论——对于新文化运动和文革的检讨 |
| 陈戍国 |
| 2011(6):104-108 [摘要(1293)] [PDF] |
| |
| 论中国神话的生态伦理意象 |
| 康琼 |
| 2011(6):109-113 [摘要(1035)] [PDF] |
| |
| 博弈视角中的中国拆迁困局破解:从非合作博弈到共商双赢 |
| 周仲秋,何静 |
| 2011(6):114-118 [摘要(1092)] [PDF] |
| |
| 亚当·斯密与阿马蒂亚·森贫困观比较研究 |
| 陈可 |
| 2011(6):119-122 [摘要(913)] [PDF] |
| |
| 叩问:我国期刊改革发展方略 |
| 龚维忠 |
| 2011(6):123-127 [摘要(984)] [PDF] |
| |
| 论刑事诉讼的公共治理 |
| 张善燚,柳成柱 |
| 2011(6):128-132 [摘要(953)] [PDF] |
| |
| 论废弃判决之拘束力 |
| 屈茂辉,罗水平 |
| 2011(6):133-136 [摘要(996)] [PDF] |
| |
| 税权的宪政解读:概念重构抑或正本清源 |
| 刘丽 |
| 2011(6):137-142 [摘要(1164)] [PDF] |
| |
| 论新拆迁条例下的私权保护 |
| 詹王镇 |
| 2011(6):143-147 [摘要(1098)] [PDF] |
| |
| 试论司法话语权的评判要素 |
| 朱前星,山永福 |
| 2011(6):148-151 [摘要(952)] [PDF] |
| |
| 建筑形象创作中结构形态的表现模式初探 |
| 何隽 |
| 2011(6):152-154 [摘要(943)] [PDF] |
| |
| 构建长株潭城市群“两型社会”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|
| 熊正德,韩丽君 |
| 2011(6):155-160 [摘要(1104)] [PDF] |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