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|
| 睡虎地秦简中的“将阳”小考 |
| 陈松长 |
| 2012(5):5-7 [摘要(1100)] [PDF] |
| |
| 秦简所见田租的征收 |
| 于振波 |
| 2012(5):8-10 [摘要(1046)] [PDF] |
| |
| 秦汉土地测算与数学抽象化 |
| 肖灿 |
| 2012(5):11-14 [摘要(1094)] [PDF] |
| |
| 春秋纬篇目辨析 |
| 王小明 |
| 2012(5):15-18 [摘要(1219)] [PDF] |
| |
| 北魏后期赦对官僚政治的影响 |
| 陶新华 |
| 2012(5):19-24 [摘要(912)] [PDF] |
| |
| 《唐书辑校》指瑕 |
| 孙思旺 |
| 2012(5):25-31 [摘要(1164)] [PDF] |
| |
| 岳麓书院与湖湘经世传统——米丹尼《岳麓书院与19世纪湖南向经世治国的转变》叙评 |
| 陈仙 |
| 2012(5):32-36 [摘要(1113)] [PDF] |
| |
| 基于系统性风险防范的金融压力测试新理念 |
| 彭建刚,易昊,童磊 |
| 2012(5):37-43 [摘要(1277)] [PDF] |
| |
| 跨越高收入之墙的理论认识 |
| 李松龄 |
| 2012(5):44-51 [摘要(947)] [PDF] |
| |
| 基于非恒定影响的技术标准更迭与扩散研究 |
| 孙耀吾,赵小慧 |
| 2012(5):52-58 [摘要(1083)] [PDF] |
| |
| 长株潭城市群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 |
| 朱翔,贺清云,徐美 |
| 2012(5):59-62 [摘要(1109)] [PDF] |
| |
| 中国西部反贫困动态——基于效用理论的VEC模型实证分析 |
| 向玲凛,邓翔 |
| 2012(5):63-68 [摘要(1197)] [PDF] |
| |
| 论李东阳的忧患意识 |
| 薛泉 |
| 2012(5):69-73 [摘要(1001)] [PDF] |
| |
| 六朝《异物志》与文学 |
| 唐志远 |
| 2012(5):74-79 [摘要(768)] [PDF] |
| |
| 论戴震对清代校勘学的引领 |
| 徐玲英 |
| 2012(5):80-85 [摘要(1110)] [PDF] |
| |
| 罗兰·巴尔特“中性”观与中国道家思想 |
| 文玲 |
| 2012(5):86-90 [摘要(1020)] [PDF] |
| |
| 《说文段注》校改中的形、音、义观念 |
| 杨光荣 |
| 2012(5):91-94 [摘要(1558)] [PDF] |
| |
| 改写的成因与意义——玛格丽特·加纳的故事与《宠儿》之比较 |
| 姚佩芝 |
| 2012(5):95-98 [摘要(1113)] [PDF] |
| |
| 鲁迅翻译思想之伦理审视 |
| 张云,赵艳艳,陈度梅 |
| 2012(5):99-103 [摘要(926)] [PDF] |
| |
| 儿童识别和修复交际失败的实验研究 |
| 陶明星, 高建双, 夏晋 |
| 2012(5):104-108 [摘要(857)] [PDF] |
| |
| 论部门哲学研究的意义 |
| 曾祥云 |
| 2012(5):109-113 [摘要(986)] [PDF] |
| |
| 从人的三重属性看异化劳动 |
| 易小明 |
| 2012(5):114-119 [摘要(1002)] [PDF] |
| |
| 论思维问题的内涵、特性及其功能 |
| 刘卫平 |
| 2012(5):120-123 [摘要(955)] [PDF] |
| |
| 神秀禅语疑义辨析——以“身灭影不灭,桥流水不流”为中心 |
| 周晓露 |
| 2012(5):124-126 [摘要(813)] [PDF] |
| |
| 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再解读 |
| 刘红玉,彭福扬 |
| 2012(5):127-131 [摘要(1062)] [PDF] |
| |
| 唯物史观研究的“方法论”探新与“问题域”转换 |
| 杨扬 |
| 2012(5):132-135 [摘要(1095)] [PDF] |
| |
| 价值的转化和创生——非物质文化景观再现途径探讨 |
| 邹阳,陈飞虎 |
| 2012(5):136-139 [摘要(860)] [PDF] |
| |
| 高校学生权益保护的范围与途径 |
| 段启俊,曹艳华 |
| 2012(5):140-144 [摘要(923)] [PDF] |
| |
| 美国“太大不能倒”制度改革的缺陷——评《多德-弗兰克法案》的有序清算制度 |
| 隋平 |
| 2012(5):145-148 [摘要(1140)] [PDF] |
| |
| 以大公之心,发折中之论——《大公报》创始人英敛之新闻思想 |
| 徐新平,邓丽琴 |
| 2012(5):149-155 [摘要(851)] [PDF] |
| |
| 主流意识形态化和大众娱乐化的交汇渗透与建构塑型——论现实题材电视剧叙事语境的嬗变及其审美现代性意义 |
| 彭文祥 |
| 2012(5):156-160 [摘要(1113)] [PDF] |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