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|
|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认识与制度安排 |
| 李 松 龄 |
| 2020(5):1-9 [摘要(584)] [PDF] |
| |
| 习近平关于建设数字中国重要论述的四维意蕴 |
| 刘 红 玉 |
| 2020(5):10-14 [摘要(722)] [PDF] |
| |
| 《道德经》在西方世界传播的历史 |
| 武志勇,刘子潇 |
| 2020(5):15-22 [摘要(736)] [PDF] |
| |
| 化民成俗:明清书院与圣谕宣讲 |
| 邓洪波,周文焰 |
| 2020(5):23-28 [摘要(634)] [PDF] |
| |
| 论清初广东天然和尚诗教法门之开启 |
| 李福标1,黄桂芳2 |
| 2020(5):29-34 [摘要(591)] [PDF] |
| |
| 论新时期我国公共卫生队伍的建设问题 |
| 刘 昕 |
| 2020(5):35-44 [摘要(620)] [PDF] |
| |
| 团队认知多样性、知识共享与团队创新绩效——基于包容性领导的调节效应检验 |
| 马跃如,蒋珊珊 |
| 2020(5):45-51 [摘要(926)] [PDF] |
| |
| 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时空特征与动态演进 |
| 刘亦文1,2,欧阳莹2 |
| 2020(5):52-61 [摘要(631)] [PDF] |
| |
| 房地产投资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——基于信贷中介效应的视角 |
| 鞠 方,王 姣,朱兴宇 |
| 2020(5):62-70 [摘要(925)] [PDF] |
| |
| 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研究——基于自组织理论与文化自觉的视角 |
| 林 凇 |
| 2020(5):71-77 [摘要(613)] [PDF] |
| |
| 论余华小说《兄弟》的接受及其异质性 |
| 刘中望,费振华 |
| 2020(5):78-85 [摘要(752)] [PDF] |
| |
| 盛唐七律的功能发展及诗史意义 |
| 黄 琪 |
| 2020(5):86-91 [摘要(550)] [PDF] |
| |
| 论中国创世神话的特征和演变方式 |
| 罗筠筠,李洁琼 |
| 2020(5):92-102 [摘要(852)] [PDF] |
| |
| 建筑的道德记忆承载功能 |
| 易学尧1,向玉乔2 |
| 2020(5):103-110 [摘要(2920)] [PDF] |
| |
| 民法典对侵害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精神损害赔偿规则的完善 |
| 杨 立 新 |
| 2020(5):111-118 [摘要(712)] [PDF] |
| |
| 谈判中“合意贫困化”的化解 ——基于法律谈判的视角 |
| 陈文曲,文豪娟 |
| 2020(5):119-126 [摘要(550)] [PDF] |
| |
|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从“财政补偿”模式走向“保险补偿”模式——基于湖南省新旧补偿规则的比较 |
| 陈 璐1,周新发2 |
| 2020(5):127-132 [摘要(586)] [PDF] |
| |
| 设区的市立法权限限制研究 |
| 曹海晶, 王 卫 |
| 2020(5):133-140 [摘要(749)] [PDF] |
| |
| 语言距离下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分层策略研究 |
| 向志强,麻庭滋 |
| 2020(5):141-145 [摘要(749)] [PDF] |
| |
| 从体验消费文化看当代商业空间设计创新 |
| 陈飞虎1, 成 今2 |
| 2020(5):146-152 [摘要(765)] [PDF] |
| |
| 丘陵地区近郊型乡村产居空间耦合类型探讨 |
| 焦 胜,刘晓燕,韩宗伟,丁国胜 |
| 2020(5):153-160 [摘要(576)] [PDF] |
| |